若两经、三经,阴阳混淆,不可以一经名者;或一经未罢又传一经,二经、三经同病,不归并一经者,则名曰合病。今既能食、衄血,则知欲从荣解也。
阳明病,下之,其外有热,手足温,不结胸,心中懊□,饥不能食,但头汗出者,栀阳明经病下之,身热未除,手足温,不结胸者,是所陷之邪浅也。若不差,则阴虚热入,经所云脉数不解,而下利不止,必协热而便脓血是也。
四时令气,正气也;非时之气,邪气也。但其未解之先,病人必郁冒汗出而后解。
要如此渴,与口燥舌干之渴不同。盖小便数少,则津液当还胃中,故知不久必大便自出,不须药也。
今外无可汗之表证,内无可下之里证,故惟宜以栀子柏皮汤林澜曰:伤寒身黄,胃有瘀热,须当下之,此以发热而热未实,故宜栀子柏皮汤解之汪琥曰:身黄兼发热者,乃黄证中之发热,而非麻黄、桂枝证之发热也。微喘,发热恶寒,太阳伤寒证也。
下之以大、小承气,汗之以麻黄等汤。以脉浮缓手足温,知太阴脾家素实,邪不自容,腐秽当去故也。